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17章

中国四书中的&lso;大学&rso;提到:&lso;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rso;以前我们小时候读书,老师教我们把这一段背诵下来,至于什么意思则不懂。

那时候心里觉得很不服气,这是什么老师嘛!等到了中年以后,真的自然就懂了。

所谓&lso;明明德&rso;就是指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如何明心见性呢?&lso;知止而后有定&rso;,止的功夫达到了之后才会有定,定下来之后才能够真正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此虑非指忧虑,而是思惟的意思,经过思惟才能达到智慧的成就,才能够明明德而明心见性。

这个戒定慧的程式讲得非常清楚。

这一段&lso;大学之道在明明德&rso;还有一个更妙的用处。

以前在大陆上有一个教派,信徒很多,他们拿一杯水,口里咒子一念,手指一划,便可以替人重病,而且很灵。

我们小时候也觉得很稀奇,怎么嘴里念一念就可以治病?想办法找人去拜门。

学这些要赌咒的,严禁泄漏,否则天打雷劈,五马分尸。

结果,学回来了,什么咒呢?就是这一段&lso;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

&rso;可惜我们一用就不灵了,为什么呢?不信。

从这里个位就可以明白咒语的道理,佛在密宗的&lso;大神变经&rso;有云:&lso;一切声音皆是陀罗尼&rso;,咒语灵不灵不在咒语,而在专一不专一。

还有道家的止血咒也很灵。

一念,血就止住了。

当年我也去学,&lso;东方一个红孩儿,头戴红缨帽,身穿大红袍,足穿红鞋子,一来血就止。

&rso;同样到了我身上就不灵了,这样念两下就会止血?不信,所以不灵。

一切都是精神的力量,但是,首先必须得止,才能发挥心念的力量。

佛经形容人的思想念头如同一条急流,人往往被自己的思想情绪这条急流所淹没。

学佛要像&lso;香象渡河&rso;截流而过,不管河水多急多深,从中截断水流,就是说把前念停掉,把所有的思想烦恼都停掉,后念不让他起来,中间就空灵了,这才叫作修止。

中国文化里形容一个人有伟大的力量、伟大的人格,处在时代的浪潮里凝然不动,叫作&lso;中流砥柱&rso;,不管时代如何乱,他本身始终不为所动,他的人格永远是大众的标竿,如释伽牟尼佛、孔子、耶酥,这种人格的养成靠&lso;止&rso;。

我们学佛学了很多法门,为什么没有效果呢?乃至于学个招鬼的咒,都招不动,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心行不能得止。

不管是出世法或是入世法,没有不修止而能成就,修止是共法,没有做到&lso;止&rso;这一步,学佛都是白费功夫。

所以佛告诉我们,如果要想成佛,先要修如来奢摩他行。

佛学称&lso;戒&rso;、&lso;定&rso;、&lso;慧&rso;为三无漏学,由严持律戒而得定,由定力而生发智慧。

戒律是为了防范自己行为(包括心念)的错误,由外而内,先把外在的行为防守稳固,进而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

以前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班上的学生里有几位天主教的修士和修女,他们上课都很规矩,修女的穿着一身净素,颇富仙味。

有一次上课,我一看,平常上课的二位修女怎么不见了?是不是出会了?佛教叫还俗,后来上课再一看,看到她们两位不穿修女装,穿一般普通的衣服。

相邻小说
金刚经说什么  酒色撩人[快穿]  天灾种田记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全民修仙app  带球跑以后  太极拳与道功  她超乖的  愿我如星君似月  夫子,请赐教  女霸总扛走病弱大反派[穿书]  凤座  重生之傲娇军嫂  我怀了龙族唯一的崽  白话易经  农女医香  凤栖青雀台  惦记  谁与经年  潜婚蜜爱,总裁先生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