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25章

史书中的赤壁之战记叙相当简单,赤壁之战在三国志魏书吴书中的记载也有相当的差别。

魏书武帝纪中,仅仅有这么几个字:&ot;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

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

权闻憙至,乃走。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ot;,而吴主传第二中,则是:&ot;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

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ot;周瑜传中记载:&ot;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lso;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rso;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ot;作为对比,官渡有袁绍损失七万多人的记载,彝陵也有蜀汉被陆逊&ldo;破其四十余营&rdo;,&ldo;死者万数&rdo;的细节,而赤壁的纪录中却找不到这样的只言片语。

魏书吴书描述中中的差别,固然有魏对败仗隐讳不题,吴对胜仗大肆宣扬的一面,恐怕和双方的实力也有关系。

同样的的得失,对实力强大的曹操是相对的小败,而对东吴则是相对的大胜。

从另一个角度看,曹操南征,荆楚吴越是个整体。

虽然在赤壁被打败,毕竟得到了荆州北部,并不是一无所获,确实有隐匿败仗的资本;而与赤壁同时孙权攻合肥张昭攻九江却都无功而返,当然有大肆宣扬的理由。

和三国志相比,资治通鉴则参考了江表传等文献后又有所扩充,三国演义则更加渲染其战争场面。

然而其实际场面如何?这里的描述大致参考资治通鉴的记载。

三国演义那样的盛大是不会有了,个人认为应接近于吴书的描写,但不会超过。

附录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1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可谓古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但却是一首有争议的作品。

原因就出在这一句:&ldo;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rdo;的那个&ldo;了&rdo;字。

这一句共9个字,5+4的结构。

然而,作为严格的词牌,念奴娇在这里应该是4+5。

那个&ldo;了&rdo;字,是否是在流传时出现了谬误?然而,什么字又能替换这个&ldo;了&rdo;而无损于东坡居士的冲天豪情呢?注2田横是秦时齐国的后裔,兄弟几人曾与刘邦一样逐鹿中原。

相邻小说
我的医术震惊世界  穿越之一品夫人  有凤来仪/娇花别哭  长寻坡[种田]  社稷山河剑  权臣火葬场实录  今日宜喜欢  消除你的执念[快穿]  琴音仙路  高门女的被迫营业日常  我跟男主抢女人  豪门生活观察日志  路西法  权臣的失忆白月光[穿书]  大小姐驾到  酸梅  最强反派拯救计划[无限]  大唐第一相士  时光银河里  穿成豪门后妈和继子上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