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28章

到了今天,学科门类愈益繁多,新知识濒于爆炸,文人学士不像从前的人那样有余裕来钻研中国古代典籍。

他们很多人也忙于载道。

载的当然不会像古代那样是孔孟之道,而只能是近代外国圣人和当今中国圣人之道,如临深履薄,唯恐跨越雷池一步,致遭重谴。

可以想象,这样的文章是不会有文采的,也不敢有文采的。

其他不以载道为专业的学者,写文章也往往不注意修辞,没有多少文采。

有个别自命为作家的人,不甚读书,又偏爱在辞藻上下&ldo;苦&rdo;工夫,结果是,写出来的文章流光溢彩,但不知所云,如八宝楼台,拆散开来,不成片段。

有的词句,由于生制硬造,佶屈聱牙,介于通与不通之间。

中国当前文坛和学坛的情况,大体上就是这样。

我的看法,不敢说毫无偏颇之处,唯愿读者谅之。

郭伟川先生,出自名家大师门下,学有素养,又是一个有心人。

他在最近给我的信中说:&ldo;今年计划中,想出版《著名学者散文精选》一书。

所以专取学者文,盖一段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真正能文者如凤毛麟角,所谓罕而见珍也。

而文得学养,则盖见深度,可臻文质并茂之境。

此则一般文章家未必能至者,亦足成学者文之特色也。

&rdo;这一段话虽不长,但对写文章与学术研究之关系,说得极为透彻而又深刻,十分敬佩。

伟川先生镶拙文滥竽其中,既感且愧。

他索序于我,敢不应命,因略述鄙见如上。

《忆往述怀》第二篇:学林漫步《忆往述怀》谈东方文学(1)

近几年来,在广大的读者中间,特别是在文学爱好者中间,更特别是在爱好文学的青年中间,对东方文学的爱好日益强烈。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件很值得祝贺的事情。

这并不是因为我自己也算是一个东方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出于对东方文学的偏爱才有这样的意见,而是因为为了纠正过去的偏颇,让中国的外国文学爱好者能够全面地理解外国文学,达到借鉴的目的,更好地创造我们自己的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新文学,我才热诚赞颂这种新风。

为什么说是纠正过去的偏颇呢?我说的偏颇是指抬高西方文学,贬低东方文学。

只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实事求是地看一看,谁都承认这种偏颇是存在的。

在一些文章中,特别是在一些谈话或讲演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读到一些有意无意贬低东方文学的论调,特别是在个别的在文学界比较负责的同志们的言论中,有这样的意见,其影响更大,更有害。

我并不想提倡&ldo;东风压倒西风&rdo;,我只是想给东西方文学各以其应有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让读者们真能兼容并蓄,吸取必要的营养,如此而已。

回顾一下将近一百年来中国介绍外国文学的历史,是颇有启发的。

林纾介绍的外国文学几乎全是西方文学,其中并无深奥不测的原因:林纾自己,我想并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东西方的概念,只是同他合作的人都是通英法文的,林纾必须仰仗这些人才能翻译,其结果就是他所介绍的都是通过英法文而译出来的西方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林纾在天之灵有福了,我们直到今天还要感谢他。

到了鲁迅时代,情况有了改变。

鲁迅自己对文学有明确的界限,他的界限与其说是东方和西方,毋宁说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而被压迫者偏偏多在东方。

鲁迅希望被压迫者能发出声音,中国在当时也是没有声音的,所谓&ldo;无声的中国&rdo;者便是,印度的声音也不多。

鲁迅希望这些没有声音的民族发出声音,并且让这声音昭告世界,震聋发聩,让被压迫者都能挺起身来,艰苦斗争,求得解放。

因此他介绍的文学不限于东方,只要是被压迫者他全希望介绍,当然东方也包括在里面。

相邻小说
另一种回忆录  留德十年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美人一勾手,禁欲秦总掐腰宠  衣锦华棠  学问人生  侯门美人骨  周家兄弟  重生之不一样的人生  他比钱更撩  他很耀眼  宦妻,本座跪了  年下的恋人  以下犯上  牛棚杂忆  一许秦心共余生  被仙尊大佬争抢后我成了最强团宠  咸鱼穿书后秒变作精  我有鬼眼谁有鬼脸  药不能停[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