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41章

我说《万历十五年》是本好书,但又这样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找它的毛病。

这是因为此书不会因我的歪批而贬值,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人,或者叫作儒生们──是怎样作人做事的。

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从经典里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原则,觉得自己懂了春秋大义,站出来管理国家,妄断天下的是非屈直,结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团糟。

大明帝国是他们交的学费,大清帝国又是他们交的学费。

老百姓说:罐子里养王八,养也养不大。

儒学的罐子里长不出现代国家来。

万历十五年是今日之鉴,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之鉴,我希望他们读过此书之后,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气,在书斋里发现粗浅原则的热情会有所降低,把这些原则套在国家头上的热情也会降低。

少了一些造罐子的,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过了。

郑也夫先生的《代价论》在哈佛燕京丛书里出版了,书在手边放了很长时间都没顾上看——我以为如果没有精力就读一本书,那是对作者的不敬。

最近细看了一下,觉得也夫先生文笔流畅,书也读得很多,文献准备得比较充分。

就书论书,应该说是本很好的书;但就书中包含的思想而论,又觉得颇为抵触。

说来也怪,我太太是社会学家,我本人也做过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但我对一些社会科学家的思想越来越觉得隔膜。

这本书的主旨,主要是中庸思想的推广,还提出一个哲理:任何一种社会伦理都必须付出代价,做什么事都要把代价考虑在内等等。

这些想法是不错的,但我总觉有些问题当作技术问题看比当原则问题更恰当些。

当你追求一种有利效果时,有若干不利的影响随之产生,这在工程上最常见不过,有很多描述和解决这种问题的数学工具——换言之,如果一心一意地要背弃近代科学的分析方法,自然可以提出很多的原则,但这些原则有多大用处就很难说了。

中庸的思想放在一个只凭感觉做事的古代人脑子里会有用——比方说他要蒸馒头,记住中庸二字,就不会使馒头发酸或者碱大。

但近代的化工技师就不需要记住中庸的原则,他要做的是测一下ph值,再用天平去称量苏打的份量。

总而言之,我不以为中庸的思想有任何高明之处,当然这也可能是迷信分析分析方法造成的一种偏见。

我听到社会学家说过,西方人发明的分析方法已经过时,今后我们要用中国人发明的整合方法作研究;又听到女权主义者说,男人发明的理性的方法过时了,我们要用感性的方法作研究。

但我总以为,作研究才是最主要的。

《代价论》分专章讨论很多社会学专题,有些问题带有专门性我不便评论。

但有一章论及乌托邦的,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有兴趣。

“乌托邦”

这个名字来自摩尔的同名小说,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它有独特的生命力。

除了有正面乌托邦,还有反面乌托邦。

这后一种题材生命力尤旺。

作为一种制度,它确有极不妥之处。

首先,它总是一种极端国家主义的制度,压制个人;其次,它僵化没有生命力。

最后,并非最不重要,它规定了一种呆板的生活方式,在其中生活一定乏味得要死。

近代思想家对它多有批判,郑先生也引用了。

但他又说,乌托邦可以激励人们向上,使大家保持蓬勃的朝气,这就是我所不能同意的了。

乌托邦是前人犯下的一个错误。

不管哪种乌托邦,总是从一个人的头脑里想像出来的一个人类社会,包括一个虚拟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而非自然形成的人类社会。

假如它是本小说,那倒没什么说的。

要让后世的人都到其中去生活,就是一种极其猖狂的狂妄。

现世独裁者的狂妄无非是自己一颗头脑代天下苍生思想,而乌托邦的缔造者的是用自己一次的思想,带替千秋万代后世人的思想,假如不把后世人变得愚蠢,这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

现代社会的实践证明,不要说至善至美的社会,就是个稍微过得去的社会,也少不了亿万人智力的推动。

无论构思乌托邦,还是实现乌托邦,都是一种错误,所以我就不明白它怎能激励人们向上。

相邻小说
谁说我要当皇后  重案大队  穿成总裁男主的海王朋友  听说你喜欢我  玛伦利加城记  两极影后[重生]  寻找无双  谓我何求  重回初三  我的阴阳两界  白银时代  宝宝联萌:傻王,请入帐  黄金时代  (娱乐圈同人)BangVSBang  反派男配重生系统  红拂夜奔  天罗图  容辞(重生)  是女神呀![电竞]  侯门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