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22章

即使在这部书中,作者也没指明吴三桂是接到父亲书信后前往北京投降,只讲他&ldo;统众入关&rdo;,往北京方向行动,更没有言及他&ldo;冲冠一怒为红颜&rdo;的事情。

顺治十二年,历史大家谈迁入京修《国榷》,也没有采纳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之说,反而这样写吴三桂:吴三桂上书其父,&ldo;父既不能为忠臣,三桂亦安能为孝子,三桂与父诀,请自今日!

&rdo;义正辞严,很有郑成功斥其父郑芝龙之风。

再后,自己也加入降官行列的吴伟业作《圆圆曲》,诋嘲吴三桂为女人而&ldo;冲冠一怒&rdo;,也没说他带兵去向李自成投降。

有人可能说,诗中纪事,自然不可能太按照实际去写。

但是,吴伟业的笔记《绥寇纪略》,依旧没有记录吴三桂有降闯之事。

所以,当时和稍后严谨的史家,如谷应泰、张岱等人,均在著作中不收吴三桂降闯之说。

至于《流寇志》、《吴三桂纪略》等笔记小说中所载只言片语吴三桂降闯的内容,也没有什么枝叶可寻,只可当作&ldo;小说家言&rdo;。

乾隆时期修成的《明史》,是清朝官方钦定的史学著作,只讲吴三桂对李自成&ldo;欲降&rdo;,突出他因爱妾陈圆圆被劫所生的愤恨,并不讲他投降过李自成。

真正大肆宣扬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之说的,是爆发&ldo;三藩之乱&rdo;后的康熙时期。

当时,为了暴露吴三桂的&ldo;大jian大恶&rdo;以显示其发动叛乱的非正义性,康熙帝在诏旨中大骂吴三桂&ldo;委身从贼&rdo;,目的完全是政治宣传。

清方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吴三桂塑造成一个反复无常、惟利是图的道德小人。

其实,只要看过多尔衮在顺治元年(1644年)击败李自成后向小皇帝所上的报告,就可以明显见出吴三桂根本没向李自成降过:&ldo;(李自成)于三月二十二日僭称帝,遣人招降(吴)三桂,三桂不从,随自永平返据山海关。

&rdo;

也正是&ldo;三藩之乱&rdo;被平灭后,众恶归焉,加之吴三桂此人人品确实很差,众口铄金,《庭闻录》、《圆圆传》、《四王合传》等笔记小说纷纷渲染吴三桂先降李自成而后为爱妾降而复叛的事情,渐渐的,传闻、小说,就变成了信史。

成王败寇,吴三桂为人,日复一日,成为完全定型的、胎里坏的典型样板。

真正的历史情况是,吴三桂接到崇祯帝诏令后,并无故意迁延,而是立刻奉诏勤王。

他之所以行动迟缓,是因为要顾及把关外人民拖家带口一同迁入关内,这种仁义之举,倒真正拖慢了吴三桂一军的步伐。

李自成攻下北京时,吴三桂应该已进入山海关地区,而非像许多书中所讲他还在宁远城磨蹭。

而且,仅仅休整了四天左右,吴三桂就率整军抵达永平,然后向西前往玉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投降了李自成的唐通从居庸关前往山海关接防,途中并无遇见吴三桂,所以不存在唐通代替李自成接受吴三桂投降之事。

在永平、玉田的十多天时间内,吴三桂在获悉明朝崇祯帝已亡的消息,徘徊逡巡,开始进行了他自己人生中也是中国历史关键时刻的重大选择。

从感情上讲,从民族情绪上讲,吴三桂投靠同为汉人的李自成,又能&ldo;父子封侯&rdo;,自然是上佳选择。

确实,明廷对吴家不薄,其父吴襄、其舅父祖大寿以及他本人,皆为明朝总兵官。

从吴三桂本人来讲,在此之前,他一直为明王朝血拼。

先前杏山大败,即使他提兵先遁,崇祯帝也未加以治罪,反而升他为提督。

作为回报,皇太极病死后,吴三桂多次上疏,希望明朝趁清廷新旧交迭之际发动进攻。

纵使日后清军重军攻宁远,兵寡力弱的吴三桂仍旧为明朝誓死拼守,无任何怯战之心。

但是,一俟明朝社稷无主,面对改朝换代的现实,吴三桂冷静下来思考,确实一时难以定断。

向从来与自己所辖辽东军未有血怨的李自成大顺政权投诚,自然是他的最佳选择,何况亲生父亲以及重要家属皆被扣于北京做人质。

相邻小说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初恋对象求包养  只怪我是高端玩家[穿书]  百日架谎  红色国际特工  神的男人  她似人间月  欲满杏林  世界末日  嫁给陛下后我天天翻车  小福晋  大佬,跪求装备![星际]  九十年代进城记  慕倾狂枭  相爷他风华绝代  修仙之绝配  [综]为美好的黑衣组织献上祝福  [综]审神者成长记录  大明盐商  女配步步荣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