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21章

这当然是另外的旁枝末节了。

张公饮酒李公醉。

这是张氏兄弟走红洛阳时流传在市井的儿歌,唱歌踢毽的儿童自然不解歌词之意,而那个不知名的创作者一语道破了当时奇异的宫廷内幕。

美男子张昌宗的名字已为世人所知,世人都听说了张昌宗与莲花媲美的故事,有个官吏奉承张昌宗说,六郎貌似池中莲花,另一个官吏却反驳说,不,是莲花貌似六郎。

人们都知道上阳宫里的女皇视张氏兄弟为珍宝奇花,她对他们的爱意已超过了所有儿女子孙,如此说来张氏兄弟凌驾于李姓皇族之上便也不足为怪了。

李、武二族的人们对张氏兄弟的得宠怨声载道,他们认为张氏兄弟的所有资本不过是姣好的男色加上硕大的阳物,便有人在私底下辱骂张昌宗和张易之,骂得兴起时不免就把女皇指为老y妇了。

许多王公贵族都骂了,但倒霉的却是太子哲的一对儿女,邵王重润和永泰郡主仙蕙,还有永泰郡主的夫婿魏王武延基。

魏王府里的即兴话题不知怎么传到了张易之的耳朵,张易之当时就冷笑起来,好大的胆子,骂了我们兄弟不算,连皇上也敢骂了。

张易之当天早朝后就把事情在女皇面前抖出来了,女皇勃然大怒,当即就把太子哲召到殿前,女皇严峻的拷问式的眼神使太子哲肥胖的身体处处沁出虚汗,恐惧之心又狂跳起来,女皇认为养子不教父之过,女皇对太子哲说,我这个做祖母的不会教训孙子孙女,延基的父亲承嗣不在了,但重润和仙蕙是你的子女,我就把他们三人一并交你处置了。

太子哲觉得母亲是在试探他对她的忠诚,太子哲回到东宫时双眼无神,脚步摇摇晃晃的,他对太子妃韦氏说,这回重润和仙蕙在劫难逃了,我得给他们和武延基准备白绢赐死了。

太子妃哭叫着让太子救嫡子一命,太子哲说,我救不了重润,谁也救不了,他们要是不死我也就活不好了。

太子哲以诽谤女皇之罪将重润等三人赐死,李重润和武延基死得都很轻松干脆,永泰郡主那时候却恰恰要临盆分娩了,她央求父亲将赐死时辰推迟一天,太子哲含泪答应了,于是永泰郡主就在囚室里拚命地哭叫着用力,想在赴死之前把婴儿挤出母胎,囚室外的女官们听到那持续了一天的叫喊声都暗自流泪,后来里面的声音变弱了,没有了,女官们冲进囚室,看见永泰郡主已经咽气了,地上糙铺上都是血,婴儿却仍然没有逃出母胎,婴儿未及出世就跟着母亲仙逝而去了。

一代名相狄仁杰七十一岁病殁于宰相任内,女皇曾为之涕泗滂沱,下令废朝三日,女皇每每回忆起狄仁杰命运多蹇的磋跎一生,回忆起狄仁杰天才的治政之术和卓然功绩,不由得对着殿前群臣长叹一声,狄卿一去,朝堂刹时空矣。

智力平庸的宰相们心中不免泛起酸意,他们记得那一声长叹是女皇对满朝文武的一个最高评价。

人们后来说幸亏女皇晚年信任了狄仁杰,幸亏狄仁杰临死前把另一个铁腕人物张柬之推上了权力舞台。

是张柬之后来发动了著名的神龙革命,把女皇逼下金銮之殿。

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玄机的循环,这才是历史。

十一月的洛阳雨雪肆nuè,城外的道路一片白雪黑泥,灰蓝的天空下只见少些披雪的老树,没有车痕,没有行人,不是洛阳已经空城,是百年不遇的雪灾阻碍了京城的交通,几千辆运送粮食的车马在汴州一带等待天晴路通。

洛阳城里饿死冻毙者与日俱增,有百姓成群结队地在官库粮仓门口敲钵呐喊,朝廷没有治罪,女皇命令打开洛阳所有粮仓,以储藏的官米和杂粮赈济难民。

女皇就是在十一月的恶劣心情下病倒的。

迟暮之年卧床不起,这对于任何一个君王来说都是不祥的信号。

女皇无法临朝,朝堂就成了宰相们乘坐的无舵之船,无舵之船常常是背离主人设定的方向的,譬如长安四年的十一月,宰相们被一个共同的愿望激发起隐秘的革命激情,有人一心想杀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有人却趁女皇卧病的机会悄悄谋划着匡复大唐的宏伟大业,不管是杀张还是换朝,他们认为机会终于来临了。

女皇隐居在集仙殿专心养病,或许她是希望尽快痊愈回到朝殿之上的,但女皇发现她已经力不从心了,有一次女皇让张昌宗拿了镜子到龙床上来,女皇的眼睛时开时闭地凝视着铜镜里那张老妇的脸,一行老泪悄然打在张昌宗粉红细腻的手背上,我真的老了,回不去了。

女皇的声音充满了落寞和哀怨,女皇的手轻轻地推开铜镜,最后抓住张昌宗的衣袖,张昌宗知道老妇人想抚摸他的手指,这是她在病榻上最喜欢做的事,于是张昌宗就把那只瘦如枯叶的手放在自己的手背上,那样的触觉真的酷似枯叶老枝划过,但是张昌宗不敢移开他的手,他闻见老妇人身上死亡的酸气一天浓于一天,但他不敢离开。

有人警告张昌宗和张易之,不要离开圣上,离开之时就是你们兄弟的忌日。

我的日子不多了,我已经死而无憾,可你们兄弟如此年轻如此美好。

女皇把张昌宗的手无比留恋地贴在胸前,她说,六郎,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归期将至,我一去还有谁来庇护你们兄弟呢?张昌宗悲从中来,张昌宗伏在女皇的龙床上为他的归宿而痛哭起来。

匡复唐朝的暗流已经在朝廷上下汹涌澎湃了。

七旬老臣张柬之在这年冬天秘密而有效地组织起强壮的革命一派,除了张柬之和崔玄两位宰相,中台右丞敬晕、司刑少卿桓彦范、右台中丞袁恕己等人后来也被载入重立大唐的功德簿上。

耐人寻味的是东宫太子李哲,他作为冬天的这场革命的旗帜,始终垂萎而犹豫。

张柬之一派恰恰无法忽视太子哲的旗帜,据说敬晕和桓彦范秘密前往东宫晋见太子哲时,太子哲为崮鹬械母锩柿艘煌沸楹梗南蛲从疑神疑鬼,两位臣相知道这个四十五岁的太子是被母亲吓破了胆,于是敬晕说,太子殿下无须多虑,只须点头或者摇头。

在东宫的密室中,他们看见太子哲的脸上闪着一块模糊的光,太子哲最后艰难地点了点头。

起义是正月二十二日发生的,按照张柬之拟定的计划兵分两路,一路是张柬之、崔玄和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率领的左右羽林兵五百人,他们在玄武门等候第二路人马。

第二路人马将去东宫迎接起义的旗帜太子哲。

第二路人马由李湛、李多祚和太子女婿驸马都尉王同皎带领到达了北门的临时东宫,但是令将士们大惑不解的是太子哲因为恐惧而不敢出宫,太子哲以一番忠孝之理否定了他前几天的许诺,太子哲王顾左右而言他,李湛他们从那个肥胖男人脸上看见的却只有恐惧和疑虑,那是太子哲多年来凝固不变的表情。

相邻小说
大纵深战役理论  橘生淮南  青梅煮酒话西汉  我嫁入豪门联姻了  被蛇蛇饲养以后  农门甜宠:蜜桃小娇媳  炮灰重生不退亲  徒弟怎么还不上钩  狮子城堡  上瘾  不驯之敌  我们只在床上谈情说爱  失陷  桥的故事  假如你有病  璎珞鬼谈  重生之命当争  水湄清箫  降龙悍丫头  灰太狼养成计/掰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