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14章

这样的&ldo;上海男人&rdo;基本上是采取了老子的&ldo;柔弱胜刚强&rdo;的哲学。

与一般所谓的&ldo;大男人&rdo;不同,他们拥有极高的生活智慧,也深切了解&ldo;知其雄,守其雌&rdo;的深刻道理。

他们知道,婚姻生活比纯粹的爱情要复杂得多;成功的婚姻在于日常生活中两性之间的合作与妥协,它需要无比的耐力与胸怀。

虽说他们无意在家庭中取得&ldo;权力&rdo;,但由于他们凡事照顾对方的&ldo;权利&rdo;、凡事以温柔忍耐的态度照顾对方,结果反而取得了左右整个家庭的主权。

老子所谓&ldo;将欲夺之,必固与之&rdo;,乃是这个道理。

我始终认为,&ldo;权力&rdo;是极其微妙的‐‐愈是以强硬的手段急欲取得它,愈是得不到。

反之,若以虚心和&ldo;为天下谿&rdo;的精神来对付一切,则权力自然会到手。

&ldo;上海男人&rdo;的复杂性乃在于他具有&ldo;以柔胜刚&rdo;而获取权力的本领。

若把这样的男人看成&ldo;小男人&rdo;,则是一种严重的文化误解。

我想这也是令龙应台极其不安的地方。

尤其在性别关系上,中国的新女性往往有意无意地扭曲了&ldo;两性平等&rdo;的意义;她们常常以咄咄逼人的方式,企图取得控制对方的&ldo;权力&rdo;。

结果是,她们不但没有得到真正的平等,反而在争取女权的层次上,一直站在原地上,甚至退了步。

这或许是由于多年来阶级斗争所造成的影响,也可能是对现代西方的权利概念的误解。

龙应台的&ldo;不安&rdo;促使了我对中国女权运动的重新关注,而她所提出的&ldo;文化误解观&rdo;更触发了我对文化问题的反思。

其实&ldo;误解&rdo;有时比轻易的&ldo;了解&rdo;还要来得深刻,因为&ldo;误解&rdo;常常显示出个别文化的不同价值观。

如何从误解进到了解,如何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也正是我多年来研究深思的重点。

很巧,不久前龙应台在北大演讲&ldo;文化的误解&rdo;这一主题时,我正在北京。

当天晚间我与朋友提早一小时抵达北大,因恐临时找不到座位。

谁知

会场早已挤满了人,连会场的入口都走不进去。

最后幸而有人领我们爬到&ldo;外国来宾席&rdo;上,才勉强能坐下来。

我知道,&ldo;龙旋风&rdo;又吹到了北京,不知这次演讲又会激起怎样火辣辣的文化对话呢?1998写于耶鲁大学

第5节 上海的一日

我以为我与上海相识是近两年的事;在此之前,我与这个城市没有任何关联。

直到我去龙华看古寺,在一个秋天的午后。

古寺旁据说是烈士公墓,我从偏门进去。

庭园空荡寂静,新植的小树在风里簌簌作响。

淡淡的晚午阳光射在石壁上,使石壁上的刻字泛着一层红晕。

蓦然看见柔石和胡也频几个人的名字,我怔怔然停下脚步。

龙华?我难道没听过&ldo;龙华&rdo;的名字吗?1975第一次接触到不受国民党控制的文字,但是也只需要那么一次,国民党在我身上所灌输的整套政治神话系统全部崩溃。

二十三岁的我,在台湾严格的思想管制中长大,对左翼文学和历史还没有任何理解,但是龙华事件对我所揭露的,一方面是国民党对异议文人迫害之残酷,一方面是国民党对我这知识青年的有计划的欺骗‐‐我在台湾可不曾读过这段血淋淋的历史。

那也是一个秋天的午后,我合起书本望向窗外,窗外白杨树的叶子在风中千千万片翻动,片片金黄耀眼,映着北美蓝得深邃的天空。

我,再也不相信。

相邻小说
风玫瑰  女子与小人  名门第一宠:千金归来  快穿女配她又抠又刚  亲爱的安德烈  卑望  跨界女王[机甲]  所爱隔山海  荒原雪  将死之人  嫁给男主的植物人哥哥  白助理撩完就跑  傻人傻福  医剑双修  星际之伴生兽  年少轻狂  单向道  孩子你慢慢来  强制宠爱  玩游戏就是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