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197章

《尧曰》这篇,我们要用另一个观点研究了。

《论语》这部书,有些是孔子的弟子记载孔子的言行,到后来的几篇是孔子的门人们‐‐也就是再传弟子的记载,有些是记孔子的话,有些是记孔子的大弟子如子贡、子夏他们的话。

至于《尧曰》这一篇,孔子的话仅在最后一点点,而其余完全是讲中国历史文化的精神。

应该说这一篇是历史的书,或者归附到五经之一的《尚书》中去,这是讲尧舜之间的历史。

至于是不是孔子当时口说的,或者有这种旧资料,孔子当时用来教学生的,这暂不去考虑它,不过其中所讲的,是尧、舜、禹三代禅位,&ldo;公天下&rdo;时候让位的事情。

为什么要把这篇书放在这里?严格研究起来,的确是个大问题,也是中国文化的真正精神所在。

第一,为什么《论语》的编排,拿上古史如《尚书》方面的资料放在这里?它的精神何在?又代表了什么?第二,这一篇所讲尧舜之间的传位内容,与《尚书》中的《尧典》、《舜典》有相同之处,不过描写得更详细。

第三,它摆在这里要看什么东西呢?上面由&ldo;子曰:学而时习之&rdo;开始,一直连贯到这里,为什么把这样大的东西摆进去?同上面一条一条的对话记载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如果作博士论文,仔细深入研究,钻到牛角尖一研究,就会发现东西,有它的道理。

中国文化所认为的一个儒者,一个知识分子,学问并不是文章,是作人做事。

作人做事成功还不算,还要把自己的学问,用出来立人,有利于国家、社会、天下,既然利于国家天下,就须讲究领导人的精神,也就是古代讲帝王政治。

那么帝王政治真的精神在哪里?第四,我曾经再三提到司马迁《史记》的《伯夷叔齐列传》,这篇文章,大家都说好,但是光论文章该打手心,并不好读,要通了才晓得真好,司马迁把整个的历史精神,统统写进去,我们也可以强调地说,司马迁的那一个精神,就是根据这里来的。

现在我们大概晓得了这几点。

如果真写博士论文,还有许多要挖的,有许多值得发挥的。

这里下面的记载:

历史文化的重心‐‐公天下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资料,根据我们中国文化最初这本历史资料‐‐《尚书》,第一篇《尧典》。

(《尚书》是孔子整理的,他把《尚书》删订为中国历史的第一本书。

孔子删订《尚书》以后,才著《春秋》)。

为什么《尚书》从尧开始?尧以前还有很长久的历史,如黄帝就更早了,而孔子站在史料的观点,认为尧以前的资料太少太乱,没办法整理,没有采用,所以从尧的时候开始。

现在我们研究,孔子还是有问题,这位老师瞒了我们一手。

我的看法,固然他手里搜罗的资料是尧的时候最完整,但有一点,他为什么要从尧开始?我们要指出来。

因为尧、舜、禹这三代是公天下,而孔子的思想是&ldo;天下为公&rdo;,但是他当时是在春秋战国的帝王政治时代,没有办法把这个话说出来,所以删订《尚书》从尧开始,这一点大家千万注意。

我这个话不是偶然随便说的。

况且整个研究了孔子言行的思想精神,就会发现孔老先生还是瞒了我们一手。

当然他不是有意的,等于《史记》寓意,读书要自己有眼光。

(中国人塑菩萨,顶门上塑一只竖起的眼睛,就是象征智慧之眼,要在顶门上有一只眼,把书中的道理看出来。

我们懂了这个道理,他引用《尧典》里的话,就是如此。

)这篇文章写得很妙,头尾叙事都不关联,只是中间突然拿出一段来,奇峰突起,等于外国有些电影,故事的头尾都不要,只拿出中间一段来,使观众去猜想、判断、作结论。

有人说外国的这种手法好,我说中国早就有了。

《论语》的这篇《尧曰》就是现代戏剧的体裁,头尾都不说,只说中间的一段。

我们现在作研究,把它加上头尾。

相邻小说
重生之科技兴国  神医无双  我在等风也等你  给我乖  被抱错的姐姐回来之后  慵来妆  重生八零小富婆  毒医农女之田园太子妃  完美偶像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位面商城:我靠囤货成了团宠  掌上娇宠[重生]  怀崽后,沙雕霸总非要和我结婚  爱有余温,唯情可存  废柴美人每天都在崩人设  老公是个女儿奴[穿书]  第一神相[娱乐圈]  同居拍档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穿越农家之妃惹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