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66章

不过,如果以为只有共产党人才懂得发动学生,那就错了。

蔡智诚他们也是到校园里来&ldo;点火&rdo;的。

点火的契机在于东北。

抗战胜利后,东北就处于苏联军队的控制之下。

按照《中苏友好条约》的规定,苏军应该把东北地区移交给南京中央政府,并且在45年12月1日以前完成撤军,可是,一直到46年,苏联人都没有撤出的迹象。

46年1月中旬,&ldo;东北行营&rdo;的八名官员在抚顺被东北民主联军的散兵枪杀,这件事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一时间,吁请苏联&ldo;约束中共武装&rdo;、要求苏联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

2月份,中国共产党发表了&ldo;关于东北问题的四条主张&rdo;,要求国民政府&ldo;承认东北民主部队&rdo;、要求&ldo;限制进入东北的政府军的数量&rdo;,却没有要求苏军撤出东北‐‐这就给后来的&ldo;反苏反共运动&rdo;提供了口实。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对苏联的印象很不好,这不仅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

苏军占据东北,并且不断压迫国民政府在外蒙问题和新疆问题上做出让步,这样的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共的发展,但在本质上却伤害了中国的主权,这就深深刺伤了中国人民最敏感的神经‐‐于是,当国民党当局把共产党的暧昧态度与苏联军队的沙文主义联系起来的时候,当蔡智诚他们指责&ldo;某党为了实现武装割据,不惜出卖国家利益&rdo;的时候,一场全国性的学生运动就不可避免地被点燃了。

&ldo;为了国家主权,不惧赴汤蹈火&rdo;,&ldo;只知有国,不知有党&rdo;‐‐这是46年反苏运动的主要口号。

国民政府选择在这样的时候提出这样的口号,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1946年3月,正是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到中国主持调停的时候,马歇尔一下飞机就听到了如此&ldo;民主的、爱国的呼声&rdo;,立刻就对苏共和中共的行为提高了警惕。

于是,随之而来的政治胁迫和国际压力不仅迫使毛泽东决定&ldo;让开大路、占据两厢&rdo;、放弃了&ldo;独占东北&rdo;的计划,也迫使苏联最终从东北撤了军。

46年3月的这次&ldo;点火&rdo;可以称得上是国民党和三青团最为成功的政治运作之一。

在这场学生运动的影响下,大批青年先是走上街头,继而又走上了内战的战场,而与此同时,由中共主导的&ldo;声援一二、一学生运动&rdo;和&ldo;反甄审&rdo;运动却被完全压制,学生中的共产党员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被要求不得参加反苏运动),于是,中央大学的闹事学生们最终被迫服从政府的安排,到上海念书去了。

这次进校园,蔡智诚他们的功劳不小。

但事实上,仅凭蔡智诚他们这一伙军官是不可能&ldo;点火&rdo;成功的,真正在运动中发挥作用的是混杂在学生中的&ldo;人民服务队&rdo;‐‐也就是&ldo;五毒&rdo;中的&ldo;青年从&rdo;。

所谓&ldo;青年从&rdo;,简单地说就是&ldo;青年从军退役人员&rdo;。

马甲在前面的段子里讲过,&ldo;十万青年十万军&rdo;时期有个政策,青年军从军人员退役以后可以选择进学校读书,由国家提供学费‐‐现在抗战结束了,一大批拿政府薪水、受三青团领导的&ldo;青年从&rdo;就涌进了各大校园。

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好、学习成绩更加不妙,却可以不在乎考试、不在乎纪律,他们有自己的组织(叫做&ldo;人民服务队&rdo;),实际上却沦为了流氓学生和学生特务,成为当时社会的一大公害。

&ldo;青年从&rdo;有点象是&ldo;军官总&rdo;的孪生兄弟。

在校园里,他们的组织性不亚于学生会、攻击性却更加残暴,他们兼有学生的轻率和兵痞的野蛮,却失去了理想的单纯,犯起浑来无法无天。

在三青团的指使下,他们可以打老师、打同学、大闹课堂,可一旦对上级不满,他们也敢打警察、骂官员、围攻政府。

1946年4月,刚在&ldo;反苏运动&rdo;中立下汗马功劳的&ldo;青年从&rdo;就转而大闹南京总统府,有个家伙居然还在总统府的墙上画了个大王八。

而这位敢在蒋委员长办公室的大门口表现漫画才能的傻大胆,就是蔡智诚的老朋友潘崇德。

1946年4月之后的南京,就象是政治闹剧的大舞台。

一方面,报纸上接二连三地登出各种各样的&ldo;好消息&rdo;,另一方面,大街小巷间却充满了天怒人怨,集会游行和抗议漫骂此起彼伏‐‐而有意思的是,这些不满的情绪,往往又是因为那些&ldo;好消息&rdo;引起的。

比如,有好消息说,苏联从东北撤军了。

可是,外国的撤军并没有换来中国的和平,苏联人前脚刚走、国共两党后脚就打了起来,4月份以后的东北地区成了军事冲突最激烈的战场,而就在这时候,南京城里的东北人也纷纷上街请愿。

抗战胜利后,大批的东北籍军人、学生和阵亡将士遗属滞留在国统区,他们无法返乡(华北的铁路和公路全都被共产党阻断了)、没有经济来源(部队番号被取消了),生活窘困不堪‐‐中山大道上每天都有东北军人举着&ldo;要回家,要工作&rdo;的牌子申请救济,还有的孤儿寡母打着招魂幡讨要抚恤金,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就象叫花子一般。

姜键的母亲是位心善的老太太,她经常守在兵营的门口,遇到军官就问:&ldo;孩子,您有没有用不上的东西呀?都送给大娘吧&rdo;……然后就踱着一双小脚去救济老乡。

姜键这时候是二大队的副队长,他自己不好出面办这种事,却也经常在私底下发牢骚,责怪政府亏待了东北人。

相邻小说
重生之高门子弟  苍兰诀  丫鬟宅斗指南  背对背的拥抱  痴儿  红线错结.前传(GL)  网王之从呼吸法开始  珺王独宠:王妃脾气有点爆  拯救残疾男主[快穿]  花开不记年  长风有归处  转发一万条锦鲤求死  医生说我只能吃软饭  这是一篇悬疑文  爱慕我的都重生了  悠然室友  拯救美强惨反派[穿书]  豪门小可怜被凶兽大佬喂养了  病美人在修罗场里端水  猎户家的俏媳妇